新闻中心

在刚刚结束的国际雪橇联合会(FIL)世界杯德国站比赛中,东道主德国队展现出强大的统治力,包揽男子单人、女子单人两项冠军,而中国雪橇队则实现突破,男子组合张洋/李昊以第8名的成绩创造了中国选手在世界杯分站赛中的历史最佳战绩,为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注入强心剂。
德国双星闪耀阿尔滕贝格赛道
作为雪橇运动传统强国,德国队在本土作战的阿尔滕贝格赛道上表现近乎完美,男子单人项目中,现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斯·朗格以1分48秒326的总成绩夺冠,领先第二名奥地利选手沃尔夫冈·金德尔0.412秒。“这条赛道就像我的后花园,”朗格赛后表示,“每个弯道的技术细节我们都演练过无数次。”
女子单人项目同样成为德国选手的舞台,卫冕冠军安娜·贝雷特尔以0.2秒的优势险胜拉脱维亚名将埃拉·克鲁姆卡尔内,实现赛季两连冠,贝雷特尔在赛后采访中特别提到赛道条件:“冰面硬度恰到好处,这让我们的滑行速度比训练时更快。”
中国队突破:从“参赛”到“竞争”
本站比赛的最大惊喜来自中国雪橇队,男子双人项目中,搭档仅两年的张洋/李昊以1分49秒021的成绩位列第8,刷新了中国队在世界杯分站赛中的最高排名,比赛中,两人在第三滑道甚至滑出55.3公里/小时的瞬时速度,引发全场惊呼。
“我们终于证明了自己不仅能完赛,还能和顶尖选手较量,”张洋在混合采访区难掩激动,教练组透露,团队在起跑推橇和弯道重心控制环节进行了针对性训练,“过去两年我们分析了超过200小时的比赛录像,今天的成绩是水到渠成。”
女子单人选手王雪虽未进入前十,但以第14名刷新个人世界杯最好成绩,她的第二滑表现尤为亮眼,赛道中段的连续S弯处理被FIL官网评为“当日最佳技术片段之一”。
科技助力:雪橇运动进入“数据时代”
本届赛事也是FIL首次全面启用智能监测系统,运动员的雪橇底部安装了微型传感器,实时采集滑行角度、压力分布等数据,德国队科技总监米歇尔·霍夫曼透露:“我们甚至能通过算法预测哪个弯道可能发生失误。”这种技术此前仅用于训练,如今正逐步改变比赛战术。
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埃纳斯·弗赖穆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:“科技让比赛更公平,所有队伍都能获取基础数据,关键在于如何解读。”据悉,中国队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,专门开发雪橇运动数据分析模型。
争议与挑战:气候变暖威胁赛道安全
尽管比赛精彩纷呈,但阿尔滕贝格赛道运营总监托马斯·维瑟尔透露,近年来冬季气温波动已影响赛道维护:“去年我们不得不耗资20万欧元升级制冷系统。”FIL正考虑修改赛程,将部分分站赛提前至12月举行彩客网官网首页,以避开暖冬风险。
环保组织“冰雪守护者”则在赛场外抗议,要求雪橇运动减少碳足迹,对此,FIL宣布将从下赛季起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制作雪橇滑板,并试点“零废弃赛事”计划。
展望米兰冬奥:新势力崛起
随着本赛季世界杯过半,奥运资格争夺日趋白热化,德国、奥地利仍占据榜首,但拉脱维亚、美国等队紧追不舍,中国队总教练赵宏博表示:“我们的目标是拿到全部小项的冬奥门票,今天这一步证明了方向正确。”
下一站比赛将于两周后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,届时,各队将面对全长1380米、包含16个弯道的“魔鬼赛道”,而中国选手能否延续突破表现,将成为最大看点之一。